第三站:人间天堂——苏州
8月9日,从安徽回苏州,从恢弘的徽派建筑回归江南月色下的小桥屋檐,让人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明月湾的小桥流水,拙政园的雕花回廊,平江路、观前街那些与现代商业文化完美融合的苏派建筑,让我们在感叹苏派建筑的精巧隽永之时,也不禁为江南人民绝妙的融合古今文明的智慧赞叹不已。再回想起黄村之行,着实令人扼腕叹息。
第四站:日本
8月16日,队员动身前往日本。在日本,我们拍摄了浅草寺、大阪古城并采访了一位了解中日文化的友好人士,他确实认为日本在古建筑保护、修缮方面做的较为完善。但同时也认为,日本也给人一些“修缮过度”的感觉。“崭新的古建筑”给人一种异样的感觉,削弱了人们的复古情怀,这是我们所不推崇的。
总结:
经过这些地区的考察与采访,我们发现,中国在发达地区的古建筑修缮与保护工作做的比欠发达的城市做的好,可见经济发展能够推动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另外,我们还发现,市中心及旅游景点的商业化气息严重,甚至有些受访者表示不愿再去古镇,因为全国各地的古镇都越来越像,交通运输发达的今天,也使人们在各地都能买到任何地区特色纪念品。我们认为,每个城市每个派别的古建筑,应该保留各自的特色与风格,不能千篇一律。过度的商业化是对古建筑的一种二次破坏,人为的强加更是对留下的传统遗产的亵渎。日本地区则将商业区与古城区划分开,游人得到休息的同时,也不让古建筑本身混入过多的现代气息,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方面。最后,游人的二次破坏也是古建筑的另一大安全隐患,国民素质的提升也是促进古建筑的修缮与保护的另一大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