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天气晴朗,苏州市古桥保护现状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前往官太尉桥和其周边古桥,进行了实地考察。
在学校集合完毕,团队成员一起来到苏州市望星桥巷唐家巷西。放眼望去,官太尉桥古朴结实,很难想象经过百年的风吹雨打仍横跨于第四直河,供人们出行方便。原桥建于宋代,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重修,光绪四年(1878)又修。整桥为条石板梁单孔结构。两坡各有步阶11级。根据南宋范成大《吴郡志》记载,官太尉桥,东西桥台立武康石排柱各五根,下为武康水盘石,上面为武康石长系石,有成排凹槽及托木一根,桥面由五条花岗石梁并列组成。官太尉桥建于宋代,桥名因姓官的太尉居此而得。太尉,唐宋时为“三公”之官,与丞、御使大夫并列。
继续前行,出现在眼前的就是忠信桥,始建于清同治年间(1861),原名中信桥。民国初年改名忠信桥,表达了古人对美好品德的称颂。说来却也好笑,桥边碑文上刻有“一七九六年重建”,然而古籍却记载忠信桥建于1861年,不知何时,忠信桥也和我们玩起了穿越。
天色渐暗,队员们结束了此次实践考察,并对这次活动进行了总结。此次考察,队员们发现这两座古桥的总体保护状况良好,但也存在连接处裂缝较大和渗水等问题。除此以外,团队成员还了解了苏州的古桥历史,并且形成了文物保护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