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团队的成员来自于全国各地,对于国情社情的观察内容自然也是丰富多彩。根据团队成员的提议,我们将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的观察内容定为贵州的民间技艺。
7月22日上午,贵州本地的成员向我们讲述了以往的经历,鉴于对民间传统技艺的留意,加之其家人的帮助,我们此次活动开展得十分顺利。通过本队成员的亲身观察和平时积累,以及书籍和网络的学习,队员们对贵州地区的民间技艺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贵州,简称“黔”,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24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特色的民族风情。当地的民间技艺,有许多已经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苗族古歌,刻道,侗族大歌,铜鼓十二调,布依族八音坐唱,苗绣,苗族蜡染技艺,皮纸制作,银饰绸段制造技艺还有我们熟知的茅台酒酿造工艺,这些也都是我们此次研究的重点。
活动中,我们了解到,贵州的古歌,一般会出现在祭祖,婚丧,亲朋聚会和节日的庆祝上。团队成员在小时候曾目睹,在一些节日里,当地人会热闹非凡地演奏这些朴实厚重的古老歌谣,有的一唱便是几天几夜甚至十天半月,从中可见其热闹的程度,他们用歌谣道出了一个民族的辉煌与沧桑。在这些同学的讲述中,其他成员对这些独特的民族特色心驰神往,并约定今后去那里一睹它们的风采。通过阅读书籍和网上学习,我们也初步了解了其他的民间技艺,比如侗族大歌,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而且也是侗族社会结构、婚恋关系、文化传承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是其民族的社会生存和精神的支柱。还有苗绣,其原汁原味的传统风格,美轮美奂的刺绣技术和璀璨夺目的银饰都让人赞叹不已…这些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当今民族的瑰宝。
一天的观察学习使我们收获良多,也感叹良多。这些民间技艺都是非物质的,一旦失去掌握技术的人,这种艺术也便随着时间永远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在此呼吁更多的人一起保护好这些民间技艺,更多的人来做这些技艺的接班人,因为它不仅有助于我们当今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广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技艺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认同。在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只有保护好这些技艺、这些文化,我们才不会迷失方向。
不要让它们成为回忆,行动起来吧!保护民间技艺,保护非物质遗产,保护传统文化,我们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