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绿水青山任自然”小组5人来到云南省澄江县“绿水青山国家专项工程”现场进行实地考察,通过与工程负责人的交流,了解到工程内容、特点,并对工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提出看法与建议。
“绿水青山工程”主要内容是对澄江县周边山峰的生态改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在山地原有灌木的基础上增加一定数量的乔木,以起到更好的水土保持能力。
工程中遇到的一大问题便是树苗运输问题:根据国家要求,工程不能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但向山上运送树苗所需的机械设备需要铺设电缆和占地面积较大的道路,这会导致电缆和道路经过之处的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针对这一问题,小组成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前提:由于施工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对原有植被的破坏,所以解决方案的核心在于尽可能减小破坏并节约资源,因此提出了以下两种思路
方案一
施工方先铺设起直达山顶的道路,用于运送设施和电缆,然后从山脚开始向山顶种植树木,山顶的种植工作完成后,沿着先前建好的道路从山顶往下将其拆除,并在拆除道路的同时进行树木的补种,以回复道路经过出的植被。
优点:能够使用各类机械设施,运输和种植速度加快。
缺点:回复的植被相较于原有的植被在物种多样性上有很大劣势。
方案二
施工方先通过人力或小型器械架设起从山脚直达山顶的简易索道,并在沿线设置适当数量的停泊站,以保证树苗能被运送到山体的各个高度;在完成架设后,直接通过索道将物资和设备运送至种植地。这种方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对原有植被的破坏。
优点:设计优良的索道将会使运输效率大大提高,加快工程进度;
缺点:索道建设难度大,成本较高,且危险程度较地面运输高;
由于实际工程中还会遇到许多复杂的问题,以上两种方案仅作为参考,还需对整个工程进行细致研究,对施工山体进行科学分析,判断其地质基础能支持的运输方式。并结合时间、成本、工程标准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采取最佳方案,在不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资源、最高的质量完成澄江县的“绿水青山工程”,解决当地就业、污染等问题,为国家的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工作作出贡献。
(绿水青山任自然体验团)